中國時報【曹婷婷╱台南報導】

具耐旱、耐貧瘠等特性的樹薯,被專家視為糧食救星,2012年比爾蓋茲基金會選為熱帶地區重要糧食作物,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收集國內外21種樹薯種原,成立「樹薯種原圃」,盼作為遺傳資源保存教育工作。

樹薯又稱木薯,早年鄉間山坡地常見其身影,葉子可當蔬菜,塊根除可食用,也能提煉澱粉及飼料利用,另可加工製作粉圓、肉圓等。

台南區農改場農藝研究室副研究員吳昭慧說,台灣樹薯耕種歷史可回溯至日治時期,當時僅少量種植,1970年,農改場前輩陳武德等人從巴拿馬、馬來西亞、巴西等地引進14個品種,加上台灣本土共44個品種,進行品種選育,最後選出台南樹薯5號推廣栽種,一度廣為種植。

早年研究樹薯、現已退休的8旬陳武德回憶,樹薯因生長力太強,利潤太微薄,漸漸幾乎沒人肯種,目前主要種植於高雄六龜、苗栗三義、嘉義中埔等山區。

吳昭慧說,樹薯是最廉價的熱量來源,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33萬噸樹薯、約台幣44億元,支應國內市場所需。儘管44億元聽起來很驚人,但她直言,換算起來,每公斤價格僅13元,對於務農的人來說,欠缺誘因。

台南區農改場場長王仕賢說,農改場長期研究樹薯,近來收集樹薯種原,規畫建立教育及遺傳資源保存園圃。

吳昭慧說,全球栽種樹薯以奈及利亞、泰國高居前2名,專家認為,未來氣候變遷急遽,再惡劣都能生長的樹薯,被視為糧食救星,農改場未來將改善澱粉品質,進一步開拓樹薯利用市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簡筱芸抑謎磕吻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